临观总结网整理的2023年麻风病防治规划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2023年麻风病防治规划方案 篇1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3)利福平(RFP)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2、免疫疗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3、麻风反应的治疗
酌情选用反应停(酞咪哌酮)、皮质类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静脉封闭及抗组胺类药物等。
4、并发症的处理
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针对麻风病的治疗,我们也要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对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也许是一种;也许是好几种方法的综合治疗。这里,我们温馨的提醒大家,因为麻风病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及控制传染。
2023年麻风病防治规划方案 篇2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的传染病,主要侵犯包括皮肤和周围神经等部位。得到早期治疗的麻风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畸残,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以导致严重的畸残。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麻风联合化疗(muhidrug therapy,MDT)方案以来,麻风病的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本文就近年麻风的临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1麻风病MDT 的药物
1.1 氨苯砜(diam inodimethyl sulfone,DDS)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氨苯砜(diam inodimethyl sulfone ,DDS) 是麻风病标准化疗药物,广泛用于多菌和少菌型麻风病的治疗。氨苯砜对麻风杆菌主要为抑菌作用。氨苯砜治疗的优点是疗效肯定,服用简便,耐受良好和价格低廉,当时是治疗麻风的首选药物。缺点是疗效慢,疗程长,需终身服用。但长期 DDS单疗在许多地区出现D D S耐药,导致治疗失败。有人用长效的氨苯砜衍生物—二乙酰氨苯砜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治疗, 获得较好的效果。更多的抗麻风菌药物如利福平( rifamipin ,RFP ) 和氯苯吩嗪( clofazimine, CFM ,B663 ) 陆续用于治疗麻风病[1]。
1.2 利福平( rifamipin,RFP )
RFP 是迄今为止对麻风杆菌最有效的杀菌性药物之一。近来发现利福平的同类药物利福喷丁( rifapentine,RPT) 对麻风杆菌的杀菌活性比利福平强8倍[2]。
1.3 氯苯吩嗪( clofazimine, CFM,B663 )
CFM是一种吩嗪染料,通过与分支杆菌的DNA 结合抑制转录而产生抑制分支杆菌生长的效果,对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分支杆菌的MIC 为0.1~0.33μg/ml。一般起始剂量为200~300 mg/d,当组织饱和(皮肤染色)时减为100mg/d。它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与β干扰素合用,可以恢复由结核分支杆菌25片段引起的'细胞吞噬和杀菌活性的抑制作用,从而成为吞噬细
胞的激发剂,属于免疫治疗的一部分[3]。具有抗麻风杆菌和抗炎作用,对麻风性结节性红斑有治疗和预防作用。CFM 已作为多菌型麻风标准联合化疗方案的药物之一。然而每月1次大剂量服用时,其潜在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令人关注。不良反应有: 皮肤色素沉着、 鱼鳞病样改变、消化道反应、眼变化等。
1.4 氧氟沙星(Ofloxacin)
有温和的抗麻风菌作用,其对麻风杆菌作用机理未知, 但通过对其他细菌研究结果显示,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 合成而起杀菌作用的。它的作用靶位有2个,分别为D N A 旋转酶及拓扑异构酶Ⅳ,两者均参与了 DNA的复制。细菌对氧氟沙星的耐药可由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由染色体介导的此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有: 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胞膜的主动泵出机制和外膜孔蛋白缺失造成外膜通透性降低,已证实麻风杆菌 GyrA基因错义突变导致产生耐氧氟沙星麻风菌[4]。
1.5 甲红霉素(clarithromycin , CLARI)
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小鼠和人体内对麻风菌有显著的杀菌作用。500mg / d 口服, 在治疗28d 和56d 可分别杀死患者体内 99%、99.9 %的麻风菌。其杀菌作用认为与红霉素相似,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相结合的核糖, 抑制肽酰转移酶的活性, 影响肽链从受位移位至供位的过程, 阻止肽链延长, 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推测甲红霉素的耐药似乎与23 SrRNA 基因的错义突变相关,而也有研究发现麻风菌耐甲红霉素菌株与 23SrRNA基因突变不相关[5]。
1.6 米诺环素( minocycline )
属于四环素族抗生素, 有显著的杀灭麻风菌的作用。其对麻风菌的杀菌作用比甲红霉素强,但比RFP 和氧氟沙星低, 标准剂量是100mg/ d。四环素类药物抑菌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与核糖体 30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氨基酰2tRNA 与核蛋白体结合, 阻断蛋白质的合成[6]。对四环素耐药的微生物大都产生一种核蛋白体保护蛋白,这种蛋白能与核蛋白体相互作用使其不受四环素的作用,从而使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不受影响, tetM基因则是这种核蛋白体保护蛋白的编码基因。
2 麻风的联合化疗
2.1 WHO推荐的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
2.1.1 多菌型方案: 利福平 600mg每月 1次, 监服; 氨苯砜100mg /d ,自服;B 6 6 3 3600mg 每月 1次,监服 和 5 0 mg /d ,自服; 疗程 24个月[7]。
2.1.2 少菌型方案: 利福平 600mg每月 1次, 监服; 氨苯砜100mg /d ,自服; 疗程 6个月。
2.1.3 单皮损少菌型方案: 由利福平 600mg、 氧氟沙星400mg 和米诺环素100mg3种药物组成,仅服用1次,适用于单皮损少菌型麻风比例较高的国家[8]。
2.2 联合化疗 的疗 效
2.2.1 多菌型麻风:
联合化疗方案能迅速终止传染和防止耐药的发生。多菌型麻风用联合化疗治疗,细菌指数( BI) 每年平均下降 0.62。用现有抗麻风药物无论单疗还是联合化疗,均不能改变多菌型麻风细菌指数的下降速率,这是由于多菌型患者固有的免疫缺陷所致。然而多菌型麻风用世界卫生组织 2年固定疗程的 MDT方案治疗,由于利福平的强效杀菌作用,在停止MDT 后,细菌指数还会继续下降,直至阴转[9]。故一般认为多菌型麻风无需采用MDT 连续治疗到皮肤查菌阴性。
有人[10]对 158例多菌型病人MIYF 2年后,59.5 %的病例皮损全部消退。余 40.5 %的病人皮损转为不活动。BI ≤3的42例转为阴性,其余的病人BI 也逐渐下降。MDT 的复发率比DDS 单疗低得多,一般在 1%以下。但也有高的报告,有人[11]报告BI > 2.71 的患者完成 2年联合化疗后随访≥12年, 复发率为 13%. 多菌型麻风用联合化疗治疗2年的复发危险与疗前的菌量有关,BI 愈高复发的危险愈大。有人[12]把固定 2年的MDT 和治疗至细菌阴性的MDT 对比,结果前者的复发率为2.04 %人年,后者的复发率为 1.01 %人年。复发率 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停止 MDT4年以后。同时发现,BI ≥4病人的复发率 4.29%人年,比BI
2.2.2 少菌型麻风:
由于少菌型患者机体有一定的免疫力,停止治疗后,活动性皮损会继续逐渐消退。报告[14],对2892例少菌型患者于MDT 后平均随访10年,复发率为 1.9 %。
2.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特殊情况的联合化疗方案
2.3.1 因变态反应或肝病不能服用利福平或对利福平耐药的多菌型麻风[15]: B663 50mg /d 加氧氟沙星400mg /d 、米诺环素100mg /d 、克拉霉素500mg /d 中的两种,治疗6个月,继之以B663 50m g/d 加米诺环素100mg /d 或氧氟沙星400mg /d ,再治疗18个月。
2.3.2 因皮肤色素沉着而完全不能接受B663治疗的多菌型麻风: 以氧氟沙星 400mg/d 或米诺环素 100 mg /d 替代联合化疗方案中的B663; 鉴于B663对 Ⅱ型麻风反应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应尽量说服患者接受B663治疗[16]。
2.3.3 对氨苯砜治疗有严重毒性作用者:应立即停止氨苯砜治疗。多菌型麻风用多菌型方案中的利福平和B663两种药物治疗即可,可以不服氨苯砜,亦无需加用其它药物;少菌型麻风其菌荷在 106以下,对任一抗麻风药物治疗均不会产生耐药[17]性。如果少菌型患者对氨苯砜治疗有严重不良反应,可以B663代替,剂量同多菌型方案,疗期为6个月,也可单用利福平治疗。
3 麻风的免疫治疗
麻风免疫治疗的临床实验始于上世纪 五十年代。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瘤型) 对麻风杆菌有特异性免疫缺陷,使得药物治疗瘤型麻风效果不够理想,易复发。因此,通过免疫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杀灭残留活菌,对麻风病的治疗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3.1卡介苗( BCG)
BCG可通过刺激T 、B 细胞增殖,活化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IL-1、IL-2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并增强 NK细胞杀伤活性,从而非特异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实验研究显示[18],重组BCG 能刺激机体产生IL-18,增强免疫调节功能,由巨噬细胞产生的IL-18有助于Thl 细胞分化,它和IL-12一起在抗细胞内感染的细胞免疫中起关键
性作用,且与干扰素起协调作用。有人[19]把36个高菌荷病人分为3组:1组MDT+BCG 0.1mg 每 6个月1次,2组 MDT+w疫苗每6个月1次,3组MDT+安慰剂对照,3组病人均治疗至细菌阴性,结果细菌阴转时间分别是3.5年、3年、5年,疫苗组均无不 良反应。等亦获得类似的结果,他把60个多菌型病人随机分为 3组,A 组用 MDT+ BCG,B 组用 MDT+w疫苗,C 组用MDT+盐水对照。结果A 组和B 组临床改善均比C 组明显。每年BI 下降A 组为2.4O ,B 组为2.05,C 组则为 0.85。
3.2 DNA疫苗
DNA 疫苗近年研究较多,但仅限于动物试验。在这方面,有人[20]把麻风杆菌和鸟分枝杆菌( Mav)编码35×10蛋白基因克隆人含巨细胞病毒启动子的质粒Pjw4303,制备DNA 疫苗Mav35和DNA-ML35,用C57BL /6 (H-2) b鼠和远系繁殖瑞士白化鼠来测定疫苗的免疫性,结果显示,接种DNA-ML35疫苗后,针对相应疫苗T 细胞和干扰素增加;接种麻风杆菌7个月后,鼠垫活菌量减少,其保护作用和BCG 相当。另外发现[21]DNA-Mav35和含IL-12基因的质粒共用,比DNA-Mav35单用更能刺激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和干扰素产生,加快Mav 的清除,由于DNA-Mav35与DNA-ML35存在95%同源,预示着DNA-ML35和含IL-12基因的质粒共用,对麻风杆菌更有保护作用[22]。
3.3 免疫调节剂
锌作为免疫调节剂常用于临床,在麻风治疗中也有报告。锌的缺乏会引起免疫功能早熟,使占优势的Thl 细胞分化转向Th2细胞分[23]化。其它作为免疫治疗的物还有RACA854、秋水仙碱、左旋咪唑等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麻风病已由单一的氨苯砜治疗,发展到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的联合化疗。联合化疗可减少耐药的产生,降低复发率,使麻风病可以治愈。高菌荷病人结合免疫治疗,能提高疗效,但大面积推广应用于临床尚在研究阶段。
2023年麻风病防治规划方案 篇3
消除麻风病危害是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实现的任务之一。为确保20xx年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根据《弥勒市20xx年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东山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麻风病发病严重的地区防治工作力度,落实“以联合化疗为中心、发现病人为重点,以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医疗与社会康复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争取早日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1.最大限度早期发现麻风病患者,并及时给予联合化疗,减少患者畸残发生。
2.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麻风病防治水平。
3.健全以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基础的麻风病防治网络。
4.提高群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构建一个不恐麻、不歧麻、麻风病防治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二)具体目标
1.举办镇、村两级防保人员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班,覆盖率达100%。
2.开展大众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以自然村为单位,覆盖率达100%。
3.对历年治愈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体检,体检率达97%以上。
4.对现症病例及其家属进行全面体检,体检率达98%以上。
5.在有麻风病现症患者和历年治愈者的自然村10—65岁人群中开展口头调查,以自然村为单位,调查人数不得低于该人群的20%。
6.由市疾控中心、东山卫生院派出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指导,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重点疫村所属村委会及村小组开展一次村民普查工作,普查率达95℅。
7.在无病例的自然村10—65岁人群中开展口头调查,以自然村为单位,调查人数不得低于该人群的10%。
8.对提供的可疑线索进行核实,复核率达100%。
9.加大可疑麻风病线索的搜索与上报,以镇为单位不低于40条,其中重点疫村乡村医生线索转诊上报每年不低于4条。
三、实施时间
20xx年4月至6月。
四、组织保障
成立以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东山卫生院、东山中学、东山中心校、东山派出所、东山镇财政所、东山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镇宣传办和各村委会等为成员的全镇消除麻风运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东山卫生院,由杨永红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镇消除麻风运动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的管理协调,定期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以及考评、验收,对我镇消除麻风运动的开展提供业务技术指导与支持、人员培训以及相关工作事务的处理。
五、实施与步骤
(一)召开消除麻风运动启动会暨业务技术培训
按照市级安排,20xx年4月2日前,东山镇组织召开消除麻风危害工作启动会暨业务技术培训会,并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同时完成镇村干部、各村卫生所医务人员培训。
(二)健康教育与宣传
20xx年4月6日前,各村委会、各单位采取宣传单(册)、标语、墙报、海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在辖区范围内集中宣传“麻风病可以治愈、畸残可以预防”的防治方针,使“消除麻风运动”家喻户晓,并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三)病例调查发现与治疗
20xx年6月10日前,对重点疫村开展村民普查工作、历史疫村开展普查登记工作;开展接触者检查、非疫村调查、线索报告,病例确诊与治疗等工作。
1.相关调查
(1)接触者检查: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历年治愈者及其家属、现症病例及其家属进行全面体检。
(2)历史疫村普查:通过召开村委会、村小组长及乡村医生会议、培训,开展以户为单位的乡村医生入户普查登记等方式,最大限度发现麻风病。调查工作结束后,由乡村医生收集调查表。
(3)重点疫村普查:市疾控中心、东山卫生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各村委会负责组织重点疫村村委会及村小组开展一次村民普查工作。
2.可疑线索上报
(1)经调查有麻风病早期临床表现或疑似麻风病症状者由村卫生所防保员将线索信息上报卫生院,由卫生院初步筛查后,上报市专业技术指导组。
(2)报病奖励。经市级专业技术指导机构初诊,州级专业技术指导机构确诊为麻风病的,给予线索信息上报、患者自己报病者、他人报病(互报)者适当奖励。
3.病例确诊与治疗
市专业技术指导组抽派专业人员对可疑病人逐个开展免费检查,上报并经州专业技术指导组确诊为麻风病患者的,给予免费治疗。
4.相关表册上报
弥政办发﹝20xx﹞31号文件附件1-9由卫生院负责按相关要求填报。
(四)其他工作(6月11日至年底)
按照本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做好社会宣传、病例监测报告、病例管理治疗、关爱救助等麻风病防治工作。
2023年麻风病防治规划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世界麻风病防治日”慰问活动和健康宣传活动,以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为核心内容,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防病、治病理念,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科学认知度,促进麻风病早期发现和歧视消除。
二、活动主题
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三、参加单位
区卫计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区红十字会、区疾控中心、各医疗卫生机构。
四、活动时间、地点
(一)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时间为:20xx年1月26日至2月5日;地点:港北区各乡镇。
(二)慰问活动。时间20xx年2月2日;参加单位:区卫计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区红十字会、区疾控中心;慰问地点:庆丰镇(3人)、奇石乡(1人)。
五、活动安排
(一)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开展以“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为核心内容,“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
(二)为麻风残疾、孤寡老人进行健康体检。
(三)结合扶贫工作到麻风残疾、孤寡老人家里开展春节前慰问。
六、职责分工
(一)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
(二)区卫计局负责组织协调本次活动。
(三)参加慰问活动的各部门、单位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及相关政策,准备相应慰问品或慰问金(200元/人)。
(四)区疾控中心负责本次宣传活动资料收集、整理及上报。
七、其他事项
(一)请区民政局、残联、红十字会、区疾控中心将参加慰问活动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1月31日上午下班前报送区卫计局疾控股邮箱:xxxx,联系电话:438xxxx。
(二)各单位根据实际及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麻风病日系列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单位总结本次活动相关情况,并于20xx年2月25日前将活动方案、图片和总结(电子版)报区疾控中心流病科,邮箱地址:xxxx,联系人:黄燕成,424xxxx。
(三)慰问活动车辆由区疾控中心安排。